营造班级文化,沐浴文化成长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二)
发布者:费贞元发布时间:2025-01-03 17:16:36阅读(361) 评论(0)
二、班级精神的文化建设。营造书香之“径”。自由阅读,和大师、家长、老师“对话”。
阅读是文化提升的基石,阅读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举行以文化为载体的班级实践活动,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互相分享着彼此的感受,分享着彼此的感动。
1.阅读课,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更好地感受到读好书的乐趣,感受到美文中所蕴藏的智慧与哲理,提高审美情趣。
2.积极撰写读书笔记。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会读书,并且体会当中的道理。通过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截至目前书吧读书笔记已有100多篇,图书馆12月份优秀读后感37篇。鼓励学生以书为友,培养向书本探求真知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品质。
3.坚持每周写两篇读写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文章词汇量。学生通过好书推介,交流读书心得,各取所长,学到了更多的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文,用文的思想认识。4.积极撰写文章,参加作文竞赛。校刊《龙韵》2018年总第35期选录高一19班2篇,“和”文化节高一读后感评比中,陈钰琳、张巧铃均获校一等奖。第34届国际楚才作文竞赛广东赛区复赛,广东省共有400名高中生获得了省级大奖,其中我们班共12人获奖,陈嘉诚荣获省一等奖,黄嘉莹荣获省二等奖,李汪洋、李幸筎等10人荣获省三等奖。进一步营造了整个班级的书香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5.召开以“一人一目标”“考试总结”等为主题的班会、读书分享会。听文化讲座,如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学习中遇到古汉语的美》,张教授和学生分享学习文言文对个人思想、说话、行为的重要性,不断把读书活动推向深入,营造科学读书氛围。分享《曾国藩家书》等,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把了解中华灿烂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学习民族文化精髓,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6.举行班级硬笔比赛。激发学生练字兴趣,进一步普及规范汉字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7.经典诵读涵养班级文化底蕴。经典诵读能够传承文明,滋润人生。如国学经典,是我国古代圣贤思想的结晶、智慧的升华。其特点是内涵深刻、哲理丰富。为此,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措施所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修养。如我班积极参加学校“和”文化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作为班级代表诵读《弟子规》《追梦“大同”》《诗意中国》等。学生的人文内涵不断得到了积淀,班级文化底蕴日渐得以丰厚,学生教育效果得到一定的提高。
8.建设心学文化,知行合一,助燃学生内驱力,优化学习潜能。
本人喜欢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主要包括“心即理” “知行合一”“致良知”,了解人的本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行合一。
我阅读王阳明的相关资料和书,整理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王阳明的人生及思想智慧。让学生给自己一句激励的话,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如为学生提供认识较为清晰易懂的学习目标愿景。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 “获取——反思——内化——实践”。如写日记反思。
①建立一生一档。如建立学生学习情况登记表,整理学生高一、高二每次考试的情况,统计学生在高一、高二上高优线的总次数,每一学科上线的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基础,优势科目与相对薄弱的科目。
②榜样引路,内化学习目标。
如挑战对手,小组挑战,营造学习竞争氛围,评选班级十星等。
③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
如这名女生,性格外向,让她担任班长,鼓励她参加佛山市演讲比赛,顺德区朗诵比赛、节目主持人、学校的各类比赛等,最后获得佛山市优秀学生称号,学生获得成长。
④培养新习惯:晓春老师曾说,帮学生找到自己习惯的运行图(暗示——行为——奖赏),真正从内部机制上加以调整。有的同学自我奖赏很高,不是特别需要外在的奖赏也很用功学习,有的需要提供外部奖赏,而且有吸引的奖赏,比如这位同学对奖品是书,不感兴趣,下次就没上榜了。想办法具体地摸清学生的心理渴求究竞是什么。
创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就我班注重营造班级文化以来,从总体上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多次获卓越班、先进班,学校团辅活动中获“最强凝聚力班”等。营造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浩渺的思想宝库,一个班级就是心灵相约的精神传承。营造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继续伴沐浴着我们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个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