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告别开始
发布者:费贞元发布时间:2025-03-07 10:17:27阅读(131) 评论(0)
202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在2035年要将中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这份具有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强调,到2035年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作为我国执政的最高政治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是站在未来国家整体发展的高度出台的这份文件。这份文件目标宏远、指向清晰,即将成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南性文件。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当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份责任,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心用情用功地将这份文件的目标和精神落到实处。
其实,这份文件中所提出的目标,又何尝不是对于所有教育从业者的深深期待。想到这里,我深深地觉得: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关乎学生的未来、关乎自身的发展,亦同样关乎国家的未来。
回顾我这23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从最初的单纯“勤”字当头,到工作第五年时开始的专业成长思想的萌芽,再到第十年的坚定和明确。这一路走来,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我艰难地从懵懂中逐渐清晰,从独善其身到助人为乐,还是有许多心得。这些心得虽然可能还有不完善之处,但它却的确闪耀着一位基层教师追求迈向专业成长的实践光芒。对于其他一线教师可能会有更多借鉴和共鸣之处。
- 清晰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其实对于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属于它们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律,教育也不例外。 从“关注阶段论”,到“职业生涯阶段论”,再到“成长周期说”,无不概括除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我个人专业探索的经历,我最为认同“5+10+10”规律。
“5”,指进入教育教学岗位的第一个5年。在这个5年里,我们应该从一位教育教学新手,通过专业努力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熟手。此阶段侧重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和技能。
“10”,第一个“10”指从事教育教学第一个10年。此时的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专业实践逐渐成长为教育教学效益突出的骨干教师。此阶段侧重教育教学效益的突出。
“10”,第二个“10”指从事教育教学第二个10年,第20年。此时的我们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专业学习,逐步形成具备个人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专业名师。这里的“名”是指因为有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有深刻合理的教育理念而形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这三个阶段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又是不断否定与自我否定的过程。
- 坚定专业发展的奋斗方向
对于每位教师而言,专业成长之路既是一条通往高效、高自豪感之路,亦是一条不断自我突破、自我否定痛苦的蝶变之路。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你需要比别人更加投入、更加专注。这就从本质上要求你得放弃舒适与惬意,还得受得住内心,耐得住寂寞,甚至不理解者的冷言冷语。在收获成果的时刻,其实并不是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时刻,最重要的时刻是当你身处艰难跋涉之中,却不一定能得到理解和帮助之时。所有追求专业成长者,都必须经得起这个考验。
其次,是你不断向深、向高、向广开拓时,你得不时直面自身过往曾经引以为傲的成就,不勇敢探求其不足,就难以真正破茧成蝶,真正取得进步。那种剔骨剥肉之痛、那种自我否定时产生的自我怀疑,都必然地深深考验我们是否真的在追求专业跨越和成长。
每一次真正的成长,其实是对过往一切的一次告别。在这个告别中,既要卸下曾经引以为傲的自豪,亦要以清零的心态向前迈进。
所以,真正追求专业成长的人一定会非常谦卑,因为他是在不断否定与自我否定中直面自身更深处的短板和不足。真正追求专业成长的人一定常常看着有点痴傻,因为他经常性地因为要挑战更深的认识而陷入内观。真正追求专业成长的人也一定常常勇猛勤奋,因为他要向自身和外在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
当我们敢于不断直面自身的不足,敢于挑战更高的目标,更主动地将自身的努力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成长便是真成长,我们的努力便是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