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的快乐
发布者:费贞元发布时间:2024-08-03 11:40:13阅读(451) 评论(0)
人虽分种种,但“傻人”最快乐。记得小时候在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时,诸葛亮的聪明简直惊得我目瞪口呆,但却打心底并不羡慕,原因是:活得太累。他的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确很感人,但真的累到吐血而亡,私下里就很为诸葛亮不值。
后来慢慢大了,看的书多了,见的人多了,才知道历史上和现实中真的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头脑聪明,能力很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类开创了一番事业。真可谓志得意满,是众人眼中羡慕的天之骄子。可仔细了解后,却发现其实他们“光鲜”的背后,也各有各的心酸。抑或为名得名,抑或为利得利,又或者名利双收,但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活得太累。
当然,某种心态和行为形成习惯,即使真的辛苦,也可能自得其乐。不过,人生短暂,活得过于辛苦,终究多少有些辜负了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和舒畅喜悦的为人之乐。而且,很多时候,自己活得苦哈哈,也一定会影响身边人生活的幸福感。
现在,我越来越认识到:活得有意思,远比活得有成就更快乐。
其实,活得有意思,难度一点也不比活得有成就低,甚至有时候会更难。比如理论上说,如果我要精心钻研一门技术或一个学问,那我只需要专心致志,坚持努力就行了。这点在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就可以证明了。
【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基于这个理论,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要想成功,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就够了:专注+坚持。但活得有意思,就真的不知要要做到这些,它还需要你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珍惜拥有,达人成己,热情善意。
就我而言,作为一名老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是最根本的职责,这也是我对于学生和社会存在的根本价值。在这方面,我的确在积极运用“一万小时定律”,坚持不懈地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对学生而言,我还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我的志趣、我的性格以及我特有的人格品质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当我只是一个只求事业进步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受益,但是在怎样面对生活、如何热爱生命上少了点趣味,缺了引导。极端点讲,我仅是一个无趣,但实用的升学工具而已,难以给予学生人生应有的积极影响。而当我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能力很强,而且还具有热情善意、特长多样的特点,那就真的不止让孩子们学业进步,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影响学生人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导师。那样的话,我就是一个学业助力,而且积极善良的生命影响体,更会成为学生生命品质提升的“贵人”。
基于此,下面我就跟只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近些年“不务正业”和多管“闲事”的一些经历吧!
一、钱多人傻——自学心理学知识和技术
当我在班级教育工作中遇到瓶颈时,自费报班学习和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时,还真有人说我是“钱多人傻,没事找事”。只是,我自己心知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而且觉得非常值得,所以热情高涨,积极投入。随着自己“不务正业”态度和行为的坚定,慢慢地“帐篷学习”的故事也逐渐为人所知。那时,就这件事而言,我身边只有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在做,所以在有事做事,没事刷手机的氛围下,我俩是个“异类”。不理解,不支持也就在所难免了,当然其中也有支持但自己因为种种原因而不为的。所幸,我俩热情一直很高,也就真的还是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不仅以往的瓶颈得以突破,而且还获得了更多的机会,甚至还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二、多管闲事——主动参与少年犯心理引导志愿服务
正是因为通过考证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也因此大大提升,再加上内心热情的驱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2009年9月中旬,我加入了佛山中级人民法院的“心理护航志愿服务队”。在志愿服务期间,我共持续跟踪帮助少年犯4人,其中有3个孩子我每人各跟踪服务两年,知道他们的刑期结束;有1个孩子因为自己回了四川老家,我就没办法为他提供服务了。这些志愿服务都只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而且还是自己开车去。
在这种情况之下,别人在家休息,我自己开车到十几二十公里外的地方去帮这些孩子做心理引导服务。一次服务,加上来回车程,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就这样渡过了。自己看着这些孩子逐渐走出过往的阴影,回归正常的生活,那种快乐只有我自己知道,开心!!!
现在,工作越来越忙,志愿者工作就慢慢做的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是以前的那些经历,还是为我的人生提供了很多新的感悟,原来“多管闲事”也有其不为人知的快乐啊!
三、累并快乐——跑马拉松过程让我收获满满
2009年4月30日,星期六,乐从镇一年一度的5公里长跑赛准时举行。以前除了体育课,几乎从不跑步的我头脑一热,报名参加。跑之前,以为自己会跑得死去活来。谁知道,真正开跑,直到结束都还没怎么觉得辛苦。这一跑,真的开启了我到今年为期十年的长跑历程。当年的十二月,我在准备了近七个月后,报名参加了澳门马拉松,半程(21.0975公里)。从年起,我以每年两个全程马拉松的节奏坚持训练,参加比赛。后来,多的时候,一年跑过四个全程。
由于要参加比赛,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周保持跑步三次,隔天一跑,周日早上最少10公里。无论酷暑,还是秋冬,常年坚持不懈。天热时,跑完,全身湿透;天冷时,别人羽绒围巾,我背心短裤,这样的形象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接受别人奇异的眼光。这眼光里有诧异、敬佩,更有“看怪物似的”不理解。甚至我的有些同事和朋友也问我,没事搞到自己那么辛苦干嘛?
就在当初看起来“傻傻的行为”中,我却有了太多的收获。2012年12月我所在学校乐从中学55周年校庆,为了表达我对单位的感恩,我自己制作了一面校庆旗帜,在当年的广州马拉松比赛中高举该旗跑过终点,我微信头像照片由此产生。2024年,我带高三,为了给同学们打气加油,我带着我们2024届班级的班旗再次跑过终点。除了这些难忘的细节外,我跑步中展现出来的积极热情阳光激励了我的学生,感召了一批同事。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加顽强,“傻傻地跑”是很累,但收获更大!
现在,由于我曾经“傻傻的举动”,使自己获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今天的我已非昨日的我,明天的我更会超越今天的我。虽然,现在我的很多举动依然有人不理解,但慢慢地我已感受到了活着的乐趣,这是一种“傻傻的,但于人有益,于己有趣”的生活状态。
我很傻,但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