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娜:研讨课活动学习心得
发布者:巫伟民发布时间:2018-02-13 13:25:59阅读(323) 评论(2)
研讨课活动学习心得
潮安区实验学校 佃娜
2017年11月15日至16日,我参加了潮州市巫伟民名教师工作室举办的专项课题研讨课活动。本次由巫伟民等四位老师所举行的研讨课都是围绕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来进行。
第一节课是巫伟民老师执教的是九年级英语Unit 2 The spirit of Christmas。在本节课中,巫老师围绕文化品格的内涵,诠释了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文化品格的培养策略以及最终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形成正确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第二节课是李春红老师执教的九年级英语Unit6 An Accidental Invention。本课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培养,并从另一个角度向学员介绍了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第三节课是卢楚凝老师执教的九年级英语Unit 5 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本节课卢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阅读任务,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格。
第四节课是佘晓旋老师执教的八年级英语Unit 7 Section A,这节课改变上课年级和授课题材,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既训练了学生听、说、读、看、写的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课后,所有开课、听课的老师集中评课、议课。经过此次活动,我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收获颇多。主要有: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通过学科的教育来实现,而英语学科作为语言学科,其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包括语言和文化。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品格包含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文化品格。巫老师和李老师的课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两个阅读课定位精准,文化目标明确,均能深度挖掘授课内容的文化内涵,通过层层递进的一系列阅读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二、新课标所倡导的文化品格的培养与以前倡导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有所区别的。文化品格的培养更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立场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针对这一目标,巫老师是通过西方圣诞节和中国春节的对比来实现的,在巫老师的课上,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西方圣诞节的相关背景、活动、真谛等文化内涵,又运用对比法,学会用英语来解读、传递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李老师则是通过深挖中国茶文化的内涵、拓展阅读的深度来实现文化品格培养的目标。在李老师的课上,李老师以自己女儿介绍中华茶道的视频引入课题,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亲近度,再借助大量思维导图,一步步化解学生的文化疑惑,一步步实现文化的向下传承和向外传播。这两个课都向学生倡导发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整个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观念,跟现代社会倡导、发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相吻合。
三、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整合教材,合理设问,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活动,才能全面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实现英语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同时注重语言教学和思维品质培养。教师应深入解读阅读文本,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融入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卢老师的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课上,卢老师设计了大量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文本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些问题的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最后,卢老师还将阅读内容与习主席关于“中国制造”的转型的理论联系起来,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四、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因此,阅读课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但听说课作为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阵地。佘老师所举行的公开课即为单元第一课时的听说课,这一节课为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本节听说课上,佘老师围绕单元话题,设计了一系列的听说任务,如听力操练、看图说话、游戏快乐传真、讨论报告等,在此过程中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
五、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看一看、等一等、帮一帮”,即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比如将一个难题化成若干小问题,指引学生的思维方向,解决学生思维难题,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格一个组成部分。佘老师的课中,老师走得太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未能达到老师对学生思维品格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思维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指导思维的方向,而不必急于给予学生结论性的语言,给予学生思维的结果。思维品格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依靠老师给予思维结果而培养起来。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对于课题的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我也对自己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不同的课型应该以怎样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在阅读课中,怎样设计问题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格?如何评估学生思维品格的发展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不断努力,认真学习,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在教学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