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工作室首页 > 话题列表 > 话题详情

只看楼主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讨

  • 楼主

    丁之境

    话题:3

    精华:0

    积分:178

    阅读:664 回复:2 2018-12-04 17:10:50

  • 2楼

    王玉婷

    话题:1

    精华:0

    积分:3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从丁老师的《白杨礼赞》看“问题”

        丁老师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这个研讨话题特别好,中午反复欣赏了丁老师的《白杨礼赞》课堂实录,觉得特别赞。写下一点感想,与同行们分享。可能逻辑有点混乱,语言也不够流畅,见笑了。

          赞一: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来自哪里?

         丁老师的课堂,问题来自于学生。在我们惯常的课堂里,教师是课堂的预设者,我们几乎已经预设了这节课我们自己想解决的所有问题,或者说我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但是,丁老师不这样。他给学生布置了自学任务,让学生围绕散文是作者用个性化的言语形式来表达自己独特思想情感的一种文体这句话自读课文,并把自己的发现写在随想本上。还让学生提出一两个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于是,就有了学生精彩纷呈的我们读懂的和学生真实自然的我们不懂的。学生已经读懂并清晰表述出来的东西,不再是问题,无需挤占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低效劳动。但是,丁老师让同学们大声地读出这些观点,连同观点提出者的名字一起读出来,既让全体学生对这些观点加深了认识,更让学生感受到了属于他们的荣光。接着学生提出的我们不懂的,这才是课堂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待解决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基于学生对《白杨礼赞》文本的阅读应该说,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丁老师没有把个人的见解过早过多地介入学生的阅读体验中。

          但是,这不意味着学生的任何话题都要在课堂上展开。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相信,丁老师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有三人提出了总共四个问题。但这四个问题作为课堂探讨的问题呈现,丁老师应该进行了精心的选择。这四个问题具有普适性,可能是许多学生的困惑。而且,这四个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问题1第二段用那么大的篇幅写高原景象,是否有些冗长?探究了写法问题;问题2《白杨礼赞》中有吗?,实际是抒情与主题表现的问题;问题3为什么茅盾要将白杨树象征的东西明明白白写出来,而不是让读者自己去体悟?是探讨了不同的情感和表达需要,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实现的问题。问题4.作者为什么在课文后面一直重复白杨树的优点?不断重复,会不会让人觉得很烦琐?是一个关于言语表达和抒情线索的问题。可以说,问题来自于学生,但是在丁老师的引领下,使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更集中更具有意义。不得不令人佩服!

          赞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怎么解决?

          丁老师的课堂,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了智慧。例如,在解决第四个问题时,这个过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叫人佩服。这个问题表面看不难,但是难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种反复出现形成的一咏三叹的抒情效果,难在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个反复出现是必要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丁老师先让学生说出你认为重复的地方,然后朗读这些句子,接着启发学生这种反复出现的形式在哪里常见。学生自然地想到了歌词与诗经。接着丁老师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了这种反复的作用。第7段有四个反问句,他要求学生:我来读问句,你们用不只是……还(而)是……的句式来回答我。结果,在这一的过程中,学生的四个不只是……还(而)是……的答句就水到渠成地解决了层层递进,加强语气,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的难点。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丁老师没有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而是和学生一起我们探讨,他在不动声色之间,引领学生把文章的谋篇布局、感情线索、主题思想、言语形式都读懂了。课堂形式简约,问题设计简化,润物无声。

        最后,丁老师还把学生还没有涉及到,但是也很有探究价值的关于“写实、写虚”问题留到课后让学生先研读,并把想法写在随想本里。他也没有急于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虚实”的差别,而是鼓励学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我想:那一本本随想本里有多少智慧的光芒在闪耀啊!

          反观自己曾经的课堂,过于急功近利。很多时候,习惯于预设课堂,把自己想当然的问题,当作学生的难题。而实际上,有些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有所了解,仍然深怕学生不懂而反复唠叨。也时常会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不免流于形式,只把学生质疑当作一个课堂环节,没有像丁老师那样,把学生的问题当作是这节课的起点。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们惯常的做法里,也会让学生探讨,会让生教生,但是,当学生没有办法拿出比较理想的说法时,我们还缺乏了循循善诱的能力,直接把老师是这样想的,实际可能是教参是这样写的”,作为结论呈现给学生,而像丁老师这样以巧妙的四来突破一个难点的教学智慧是我缺乏的。

          丁老师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课堂是解决问题的,课堂的起点是学生未懂的或困惑的问题;老师是引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立足点是文本,解决问题的主力军是学生。

        道理,也许我们都懂。行的路上,却步履蹒跚。丁老师,让我看到了行远者的风范。


    2018-12-05 17:11:37

  • 3楼

    伍文嫚

    话题:0

    精华:0

    积分:3

        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再深层次。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它就是要求老师尽量不提问,交由学生自己质疑,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自身完成读、写、听、说的课堂活动。老师只是做示范、做引导、做小结。

        《白杨礼赞》一课,丁老师在原来初一已经让学生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将主动权全程交给了学生,引导学生自主从散文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质疑、提问、分析、探讨、解决的课堂活动,很成功地对全文内容整体感知,理解和赏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阅读余映潮老师关于《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模式。余映潮老师在课堂中从课文内容、形式、语言等提供了20个话题,给与学生选择,交给学生自行理解、体味、探究。这种课堂模式,诠释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是我们努力追求的课堂模式。

        丁老师在《白杨礼赞》一课中,与学生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构建了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对话平台,翻转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个性化的特点。对比自己长久以来的“追问式”的传统课堂,真是自惭形秽。反观自己在上《白杨礼赞》一课,都是自己用主问题的方式,围绕“作者赞白杨哪个方面?”、“仅仅只是赞白杨一树吗”两问题向学生提问,而学生也只是机械性地回答自己。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之路之漫长,得好好求索!

        

        

        

    2018-12-06 10:06:03

说:

还能输入140发送

| 帮助中心

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广东省教育厅
Copyright© gd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2871号
客服热线:4001801818     
工作QQ:2747023563 / 客服QQ群:67338028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 14:00-18:00,非工作时间通过工作QQ/QQ群留言处理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