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工作室首页 > 话题列表 > 话题详情

只看楼主 2017版国家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的教学呈现形式

  • 楼主

    倪史标

    话题:1

    精华:0

    积分:126

    阅读:2614 回复:9 2018-09-23 16:37:02

  • 2楼

    陈仰钊

    话题:5

    精华:0

    积分:1942

    关于《2017版国家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的教学呈现形式》的思考

    汕头潮阳南侨中学   陈仰钊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课的实现方式。在本次课程标准的各部分内容中,对于活动型学科课程充分重视。在课程内容部分,“教学提示”中的“议题”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实施建议部分,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提示更是一再出现。关于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强调“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关于教学评价,课程标准强调“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专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一般采用‘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关于课内外的结合,课程标准提出“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并明确提出:“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是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社会大课堂。”关于教材编写,课程标准提出“教材要体现其作为教学依据的意义,同时要积极发掘其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着力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特点”。这些表述,都为我们理解活动型学科课程提供了重要根据。

       在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中,我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1、营造合适于教学的生活情境。活动必须有实例,最好的实例就是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老师经过整合筛选后用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2、设置服务于教学的学习任务。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有知识性问题、讨论、探究性问题等。采用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角色扮演、才华展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等方式。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总体要求是:鲜活、灵巧、致思、有智慧、有价值意义。

      3、活动型课堂必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分组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师通过让每组学生自主在课堂表现自己,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活动型课堂活动。教育最高的境界是让孩子有智慧、技术可以支持智慧提升,技术要变成学生构想和验证的工具,教学目标变革才是最高境界的应用,才是革命性的应用,才是最高层次的智慧型应用。

       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替频繁的今天,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如果教学形式及教学评价简单,单纯追求知识目标与分数至上,会导致德育的效果大大降低。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程结构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的简单结合模式,而是通过“活动”把“内容目标”与“教学提示”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围绕多种多样议题展开的活动,使“知识内容依托活动”“活动过程提升素养”。我今后将在课堂设计中尝试课堂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课堂内容化的有机结合,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把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2018-09-23 22:32:27

  • 3楼

    张泽锐

    话题:4

    精华:0

    积分:415

    开展新课程标准下的活动型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兼顾到学生核心素养,从未修改的教材来看,每一本书都有其侧重点,如经济和哲学更多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而政治生活则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除却学生的知识生成,能力培养和活动参与,鄙人认为在每一个活动型课程的备课和授课中都要在将本必修中的具体课例所重点强调的核心素养贯穿在活动设置的过程中,同时在活动组织和设置时应兼顾到对学生的各方面核心素养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升华。

    2018-09-23 22:41:45

  • 4楼

    鲍佩莲

    话题:4

    精华:0

    积分:607

            今天听了汕头市活动性课程的两节同课异构示范课,感触很多。虽然有很多问题仍需要商榷,但老师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开创的精神令人鼓舞和振奋,值得大家去学习;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新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前瞻性的认识和理解,对当前自己的教学有很多启示。        

               通过今天老师的示范课和林华老师的发言,我认识到活动性课程和新课程改革本质还是要贯彻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如何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的主要是课程的结构和设计,通过多样丰富的课程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认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今天的活动性课程示范课,即使是杨佳老师突破性的课程设计,让我感受更多的是形式大于内容,课堂活动徒有其表,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整个课堂还是老师费心费力的主角表演,学生是“陪太子读书”,仍然是配角的命运,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通过这些新颖的表面形式突显出来。

           所以我认为活动性课程的改革,仅仅是课堂的改革是不够的。如果高考选拔人才的模式还在,学生最终是通过优异的考试分数才能“更上一层楼“,那么如何夯实知识基础,完成教学内容又要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活动探索,只有40分钟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分配的,课堂没办法最终交给学生去“任性发挥”,来展示才华提升能力。活动性课程应该是一个立体的,多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

    2018-09-27 22:21:03

  • 5楼

    邱经祥

    话题:3

    精华:0

    积分:277

    我觉得现在提出的活动型课程,如果说是创新,不如更准确地说,它的精神实质在中国差不多落后快一百年了。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提出此类丰富的课题,比如“教学做合一”思想和“小先生”运动,其理念绝对比当前某些专家提出的活动型概念要更先进。

    什么由学生提出研究问题、由学生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等等,还说老师讲得太多,难道真的还要让学生拥有编教材的权力?一个高一新生就具有了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工作三年才能培养出来的新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能力?起码目前来说让机器人取代老师还不现实。还别说课时内容的数量限制、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知识承受能力的心理限制各种条件符合不符合还两说呢。

    所以,我们要警惕为了新而新的思想误区和实践误区。就像文化生活教材所讲的,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基础。传统型的常规教学不容否定,特别不能轻易另起一套来否定传统的一套,这样很容易会成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活动型课程提出来很好,也非常赞成。但如果为了要抛弃继承、割裂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立场,我个人觉得前景不乐观,容易成为只可供奉在天上而落不到凡间的神像。

    2018-09-28 17:28:11

  • 6楼

    邱经祥

    话题:3

    精华:0

    积分:277

    有观点说课堂上老师要少讲,留给学生讲。这感觉不大靠谱,不知算不算伪命题!我们简单坐一道小学水平的应用计算题:假设一个班25位同学,分五个活动组,每个组五人;一节课时40分钟。减去10分钟全班不讲话的环节,还有30分钟。然后30分钟除以五人,每人讲6分钟的讨论发言。那么一位学生在课堂只要讲6分钟的发言,她他就掌握了这一框题的核心素养了?

    2018-09-28 21:52:58

  • 7楼

    陈子君

    话题:3

    精华:0

    积分:335

        活动型课程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完全新的东西,我们其实早已经有或多或少的尝试和实践,比如情境式教学,合作探究学习等,只是活动型课程是一个更大程度、更彻底地将学科课程以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如活动要占课程的三分之一。活动型课程的本质追求不在于活动的形式,更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对人才的培养存在与社会发展脱节的情况,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欠缺;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深度不够;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缺乏理性思维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我们普遍以“应试”观念对待学习有关,靠记忆获取知识,学生的参与、理解、分析、反思较少。我们之前的尝试并没能很好地改变这种情况,活动型课程应运而生,我认为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要努力探索,敢于实践。

        但是,活动型课程并不是仅仅我们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方式就能够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各方的协同转变,如学校、社会和家长提供的条件,教学评价机制等,如今活动型课程在种种束缚之下实在是难以真正实行。所以这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要逐渐从传统课过渡到活动型课程,传统课中的缺点努力克服,优点要保留,并不断探索活动型课程。

        关于活动型课程的开展,议题的发现与选择是关键,议题的选择既要具有开放性,又要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整节课以议题为纽带,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指向,以课内、课外互动为形式。要避免形式主义,避免教学形式单一,避免学生参与度低。活动型课程评价应是以“求异”为取向的“差异化等级评价”。


    2018-10-04 21:49:14

说:

还能输入140发送

| 帮助中心

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广东省教育厅
Copyright© gd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2871号
客服热线:4001801818     
工作QQ:2747023563 / 客服QQ群:67338028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 14:00-18:00,非工作时间通过工作QQ/QQ群留言处理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