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课题简介
(主持人:林淑媛 钟丽玲 成员:陈利君、钟红、林玲华、黄国乐、徐添梅、傅珊珊) 一、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1.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贯彻“语用教学”为当务之急。而长久以来,阅读重内容分析理解与人文内涵挖掘。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转型滞后。《语文课程标准》也将“课外阅读”推至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课程设计思路的阐释中,首先提出的便是:“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本课题基于语文教学现状,基于学生未来发展,旨在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立足“浓缩理解,扩大积累,强化运用”,引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旨在针对我们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学实际,拓宽课外阅读渠道,加强课外阅读知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旨在“以读促写,以写代读,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和言语素材,促进学生迁移运用,提升学生语用素养,并为其他农村小学提供操作策略和经验范例,共同优化小语教学,造福广大农村学子。 2.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人们继承文化遗产、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育家叶圣陶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进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并逐步提升学生的语用素养。 二、本项目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史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国内外对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都很重视。如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语言文字应用学术刊物《语言文字应用》等书中,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但总的来说,针对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农村小学的此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探寻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阅读推进与语用素养提升”的路子迫在眉睫。 三、本项目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拟达到的目标(分年度目标及总体目标) 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1.抓“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引领学生“浓缩理解,扩大积累”,落实“大语文”教学观。 2.抓“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采取“以读促写,以写代读,读写结合”方法,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拟达到的目标(分年度目标及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课题实验研究让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从“要我阅读”到“我要阅读”“我爱悦读”,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代读,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和言语素材,促进学生迁移运用,提升学生语用素养。 年度目标: 第一学年主要采取广泛学习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大胆实践、虚心请教、反复斟酌,再实践再改进的方式来开展课题研究。 第二学年主要是深化研究实践的成果,摸索、发现、总结“推进课外阅读,提升语用素养”的策略,让学生的兴趣、能力、智商,情商等得到开拓和发展,摸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的操作策略和经验范例并为其他农村小学提供帮助,共同优化小语教学,造福广大农村学子。 四、拟突破的重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创新之处 拟突破的重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推进课外阅读,提升语用素养”的课堂教学,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实现三个转变:由教学中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由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落实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理念,由教学中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 (2)以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训练为重点,提高学生的语用素养。在“理解”、“感悟”“阅读”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 (3)想方设法让家长认识阅读对孩子一生的深远影响,推动“亲子共读”。 主要创新处 一手抓“高效课堂阅读教学”,一手抓“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采取“以读促写,以写代读,读写结合”方法,长此以往引导学生积累言语范式,积累言语素材,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逐渐提升语用素养。 五、本项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研究计划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掌握有关研究动态,了解前人取得成果、研究现状等。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丰富课题研究方法库。 2.调查研究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提出改进措施。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行动来加以解决。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制定研究措施。每次行动后,都予以小结反思,随时修正行动,妥善解决问题。 4.案例研究法:分析研究课堂案例,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学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学实践活动。 研究手段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2)落实“高效课堂阅读教学”,引领学生“浓缩理解,扩大积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3)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采用“以读促写,以写代读,读写结合”的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1.组建课题组,以“自愿、扎实、踏实”的原则在学校采取自荐和挑选的形式,组建课题组。 2.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课题研究的热情,凝聚研究合力。 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了解近年国内各地课题研究状况,搜集各种与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信息。 4.要求各成员在统一学习的基础上,同步进行“推进课外阅读,提升语用素养”策略研究”的专项探索,形成本课题组的研究框架。 5.设置调查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和学情研究,依据实际调整、优化、完善课题组的研究框架。 6.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7.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和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制度,让研究有章可循,有动力源泉和物质保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7年5月) 1、研究课题开题:进行课题设计和论证。从科学性、创新性、应用价值以及进行研究的条件等方面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研究分工、研究经费等进行分析、设计和论证。 2、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组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手段有理论学习、实践摸索、反思小结、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重点工作措施: (1)主持人统率成员加强学习,展开针对性工作,摸索、积淀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经验。 (2)制定研究计划,设置并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推进课外阅读,提升语用素养”的认知和看法。 (3)组织课题小组成员学习课题方案和计划,努力探索“推进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开展实践研究,撰写科研手记。 (4)开展研究活动:课题小组成员以科研手记的形式记录自己进行课题研究所获得第一手原始材料,研究“推进课外阅读,提升语用素养”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困惑等。 (5)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阅读教学展示课、公开课、评优课。 (6)督促课题组成员认真做好阶段小结和反思、资料积集和整理,每个学期课题组成员必须撰写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7)主持人要经常下班调研,依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对优秀成员按照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给予奖励和表彰,保证课题组全体成员始终保持高昂的研究热情和斗志。 (8)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他课题组的先进经验,努力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改进和深化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6月—2017年7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纳材料,综合研究分析,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等方式进行总结。特别注意如下几点: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特别关注相关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 2、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编撰课题研究的各类文集。 4、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请教育行政领导进行鉴定。 5、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六、负责人前期研究基础。近三年来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已发表哪些相关成果,相关成果的评价情况(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已收集哪些相关资料;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等科研条件 负责人林淑媛老师(副校长)是我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的“小学名教师培养对象”,是“中国名师联盟•希望工程园丁奖”获得者,省第二期骨干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山区教师”“梅州市首届嘉应名师”“蕉岭县首届十佳教师”。其一直热爱并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潜心教研,锐意教改,坚持全程上课,把教育科研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型、研究型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活动,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坚信科研出智慧,科研出成果,取得了 丰硕成果。 其主持的课题《在读书活动中和谐发展》《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读书活动的探索》《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反思能力研究》《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 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探索》等均被评为县级“优秀课题”。因刻苦钻研,大胆探索,课题研究真实、扎实,其多次被评为县“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另外,其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小学语文阅读与运用研究”的子课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探索》正在结题评审的同时获得梅州市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教育教学研讨和实践中,负责人不断总结经验,把自己的实践和体会上升为 理论高度,其本人撰写的《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首要条件》刊登于《新教师教学》(国际刊号ISSN1001——4128 国内刊号CN22——1347/G)一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反思能力初探》刊登于《广东教学》第2228期(国内统一联系出版物号:CN44-0702/F)此外,还有先后有22篇文章在国、省、市、县的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市、县刊物上发表。林淑媛老师还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努力打造“有效”课堂,其本人多次参加全县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教学设计多次获省、市、县的一、二等奖。 课题合作负责人钟丽玲老师是蕉岭县小学语文教研员(副高级)、梅州市首届嘉应名师、南粤优秀山区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长期致力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突出。先后主持省、市、县多项课题(曾获第七届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梅州市第五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在国、省、市、县各级刊物发表文章46篇(另著《阳光灿烂每一天》德育文萃集,《教海踏浪》语文论文集,《逐梦征程》教学小记集,《科研撷英》课题成果集,《追寻,一直向前》蕉岭县课改实践集),先后获国、省、市、县各级各类奖励80余次,2012年光荣当选省、市、县三级党代表。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县教育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对课题研究拨出专款,解决课题研究的实施、相关活动、订购资料、课题总结等。确保实验顺利开展。学校的校园网实现了硬件全面信息化,为课题的实施、信息的收集与应用上提供全面服务。另外本课题组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有干劲十足敢闯敢干的年轻教师,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题信息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推进课

立项号:2016YQJK100

课题级别:省级

创建人:林淑媛

周期:2018-09-15至2019-12-01

公告 更多
  • 暂无公告
课题成员
投票 更多

暂无投票

| 帮助中心

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广东省教育厅
Copyright© gd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2871号
客服热线:4001801818     
工作QQ:2747023563 / 客服QQ群:67338028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 14:00-18:00,非工作时间通过工作QQ/QQ群留言处理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