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课题简介
主持人:吴雪梅;课题组成员:吴秀梅、钟雪。1.课题的提出:(研究问题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然而针对地处山区农村的我们学校,由于受到地域、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学生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2)“分数教育”的思想左右着家长的教育行为,家长总是把目光盯着几本教科书和试卷上,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英,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3)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认为“阅读课”只是一种形式,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4)目前在小学高年级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合计只有一百多篇,十几万字。这又如何能让学生具有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呢?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提出“指导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的实验研究课题。我们试图通过这个实验课题的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外阅读学中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在语文课堂学习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本课题理论假设的依据、意义: (一)课题的界定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是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学校的条件局限性,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课外,学校上课以外的时间。阅读,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本课题中的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一种自主性阅读行为。从本质上说,一切的语文改革都应当指向大量阅读,因为只有当学生的阅读量上去了,语言积累才能成为现实,只有具备了丰厚的语言文字积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才有基础。 有效性: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主性阅读行为和习惯。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3.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4.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5.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课题的意义 开展《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分数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该课题的成功运作对我校学生阅读的外部大环境的开发、整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小学语文学科阅读的内容整合方式、阅读指导方式、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建构都很有价值,也对改善我校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无序状态,规范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增强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3.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研究的目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突破之处) (一)研究的目的 切实抓好课外阅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我们学校、家庭更应该给予学生一个读书的平台。指导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途径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获得主体感受,有效地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并以阅读促进写作,以达到课外阅读不是“课外”,而是语文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读书成为需要,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我校高年级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并分析定出研究措施。 2.改变家长对读书“无用论”“耽误学习成绩”的看法。   3. 开展“献一本,读二十本书”活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4. 指导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掌握适宜自己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进行合理地衔接和整合,从而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突破之处 1. 重点:指导学生知道读什么、怎么读、怎么评价、如何反馈的问题。掌握适宜自己读书方法并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难点: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3. 突破之处: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借阅平台,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4.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包括经费资料、设备、人力、时间、手段等: 经费资料:自筹 设备: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平台和班级的图书角 人力:全体语文教师 时间:2016年9月——2017年7月 手段:教师的指导方法 5.实验的主要方法、步骤、措施等: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深入家庭,深入班级,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科学客观地记载,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目标。 行动研究:针对不能有效地课外阅读的原因,结合课题研究目标,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及时了解阅读效果,不断地归纳总结,深入研究,构建适合农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模式。 实验法: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通过开展“献一本,读二十本书”活动创办班级读书角,开展课外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课外读书活动,通过实验前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变化,教师要找到切实有效地阅读指导方案。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高年级个别同学无读书习惯的行为进行了解分析,制定有效措施。 文献法:通过一些经典书籍,名人格言,课程标准,为学生阅读提供正面教材,也为课题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为要课题提供借鉴。 (二)研究步骤、措施 研究准备阶段(2016.9——2016.10)潜心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阅读相关文献,搜索相关研究动态,并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实施阶段(2016.11——2016.12)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1)优化环境,营造阅读氛围(2)创造条件,促进阅读(3)介绍方法,指导阅读(4)开展活动,推动阅读。 研究总结阶段:(2016.9——2017.7)概括整理研究成果,通过学习研究的经验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信息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高年级学

立项号:2016jljyxx16

课题级别:区县级

创建人:吴雪梅

周期:2018-08-15至2018-08-16

公告 更多
  • 暂无公告
课题成员
投票 更多

暂无投票

| 帮助中心

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广东省教育厅
Copyright© gd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2871号
客服热线:4001801818     
工作QQ:2747023563 / 客服QQ群:673380289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 14:00-18:00,非工作时间通过工作QQ/QQ群留言处理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