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新高考选科走班”下德育管理的转型(上篇) ——立足时势 破局制事

发布者:费贞元发布时间:2024-11-11 10:44:03阅读(180 评论(0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作为一名耕耘于一线的德育管理者,适逢祖国气势恢宏的发展大背景,如何承担起我们作为基础教育者应付的责任和重担,以自身微薄之力培养出更多祖国和时代所需要的“英才”。这不但是我辈应尽的义务,也是汇聚细流形成气势磅礴的“大江大河”的时代需求。

一、“新高考选科走班”的历程

    1.改革之路实属不易

197711月到12月期间,全国高考分“文理两类”到即将全面铺开的新高考,我们经历了“3+1”、“3+2”、“3+X”、“3+1+文科基础/理科基础”、“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到现在即将开启的“六选三、七选三”。真正打破“文理分科”,我们用了近半个世纪,真可谓历经艰难,实属不易。

2.在继承中自我革新

虽然我们每次的改革都有新变化,但我们始终坚持语、数这两门基础学科稳定不变。可以说,我们的改革属于“稳中求进”,努力通过探索各种高考科目选择方式的变化组合,为高校培养更有专业培养价值的学生。不得不说,为了成就我国教育改革效益的最大化,其中不乏壮士断臂的坚决与悲壮。

    3.顺应大势努力发展

“钱学森之问”常使我们芒刺在背,汗颜无地。可以说,它从主客观上都促使了我们努力审视自身,积极学习世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世界视野”的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方式。

二、如何看待“新高考选科走班”?

    虽然“新高考分科走班”在浙江和上海的实验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当前还有很多人对“新高考分科走班”持有异议,但我对新高考分科走班改革“坚决支持”!!!

变化1:破局——合理

新高考选科走班从本质上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六选三,有20种选择;七选三,更是有多达35种的选择。这些选择打破了我们近半个世纪以来简单“文理分科”的局面,使学生在学科选择上有了更多样的可能。对于教师而言,则意味着可以更好地落实对兴趣不同、追求各异的学生进行更有效地“因材施教”。

变化2:立势——制事

新高考选科走班从本质上为学生创造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自我抉择过程。这个抉择过程引导学生必须更早开启自我的生涯认知,这将在最大限度上引发我国的青少年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借由新高考选科走班的选择,破解以往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会”、“不想”“不懂”的被动尴尬局面;引导学生通过选科走班“认识自我”、“清楚专业”、“规划职业”,尊重自我选择,成就自我选择。

变化3:立本——道生

因为学生的“选科走班”,改变以往教师教学别动安排的局面。就浙江和上海的改革试验来看,物理、政治等学科的教师因为学生的选择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转岗分流”已经成为一种清晰可见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倒逼教师积极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德育管理也必然要求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这或许会成为破解基础教育“职业倦怠”的一条巨大“鲶鱼”。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资源质量

| 帮助中心

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广东省教育厅
Copyright© gd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2871号    
工作QQ群:985118202 / 客服QQ群:985118202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 14:00-18:00,非工作时间通过工作QQ/QQ群留言处理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