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鉴赏课教案
课题:《梨园金曲》
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人:张平坪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体验、情境等方法营造整个教室的京剧氛围,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京剧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2. 通过学唱京歌《唱脸谱》,能随音乐唱出副歌部分,知道西皮过门音乐; 
3.感受京剧的四种表演形式,并乐意参与体验活动。 
教学重点:感受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形式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唱《唱脸谱》西皮过门和副歌部分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音响设备、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1.听<<霍元甲>>走进教室 
师:通过刚才看到的画面,听到的歌曲,同学能不能猜一猜我们
今天的课上将要学习什么呢?(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不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梨园、走近京剧,一起来了解学习一下我们的国
1
粹——京剧)
2.根据这首流行歌曲中的京剧元素引出本节课课题——京剧
 [设计意图: 以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京剧的基本知识
1.京剧的形成
      梨园     徽班进京  京剧形成
师:那么梨园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知道吗?梨园是唐明皇李隆基专门培养歌舞演员的场所。因为李隆基非常喜欢歌舞,所以他把当时的歌舞伎都集中在这里,还请了专门的人士来教学,李白、贺知章等人都来梨园编剧。慢慢地,我们就把戏曲班子统称为梨园。称这一行业为梨园行。到了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后天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又融合了昆曲、梆子等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的剧种——京剧。
师:京剧作为我们国家的国粹有哪位同学能哼唱那么一两句呢?咱们的国粹已经在国际上挂起了一股流行风,不信?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唱脸谱》,一起来感受一下国际友人是怎么演绎咱们中国的国粹京剧的。
2.《唱脸谱》
(1)聆听歌曲《唱脸谱》,让学生哼唱副歌部分;
师:嗯,我发现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那么老师刚刚在一边听的同时一边在干什么呢?对了老师在打拍子,拍子呢是国外节奏的一种表达方式,咱们中国能是用板眼来表示的,板为强拍眼即为弱拍,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
(2)板、眼概念;
(3)带领学生演唱歌曲副歌部分,感受 “板”“眼”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同学们都知道这首歌曲前半部分是流行音乐元素,后半部分是加入了京剧的元素,那同学们这两段之间的过门有什么特点吗?一起来感受一下情绪、音调、节奏的特点!
(4)“过门”——京剧人物演唱前由乐队演奏的,带领学生哼唱西皮过门,感受情绪、音调、节奏的特点。
3.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成功的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是通过什么手段或方法来塑造出色经典的人物形象的呢?也就是京剧的表演艺术有哪些呢?——(唱、念、做、打)
师:京剧是歌舞剧,歌唱占主要地位,就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加以凝炼和艺术化,并以音乐的唱腔来加强气氛,成为一种舞台语言。
(1)唱:唱腔。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
a.西皮唱腔活泼,明朗,激昂,适合表现喜悦,高昂,愤怒的情绪。眼起板落;
b.二黄唱腔舒缓,平和,稳重,深沉,适合表现沉思,忧伤,压抑,感叹的情绪。板起板落;
c.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请学生辨别这段京剧属于哪个唱腔?由此引出“念”的表演形式。 
师:同学们非常棒,判断非常准确,细心的同学肯定发现了这一段京剧除了“唱”她还有一种表演形式是---“念”非常好!京剧虽然把 “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