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龙飞起舞东方

和风中学 李白露

教材分析

     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古老的大门。为了反帝反封建,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创作众人齐唱的歌曲,用以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民风、振兴中华。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涌入封闭的中国。在学堂乐歌运动中,思变的知识分子们首先创作和推广了不少适于群众演唱的歌曲,并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人歌曲产生了,艺术歌曲也逐步走向成熟。九一八之后,替群众呐喊的歌曲风靡全国。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音乐均是我国近现代部分音乐家的代表作品,作为今天我们来回顾这段音乐史,对高中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空白点,是只有在音乐课堂上才能接触到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使他们感受到这些音乐在当时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高中学生对我国的近现代史已具备一定基础,故对音乐作品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风格特点容易理解,这是上好本课的一个有利因素。

教学目标

1、通欣赏近现代音乐作品掌握有关音乐知识。

2、能熟悉两首该时期的歌曲。

3、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发展和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1 欣赏歌曲感受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韵味。

 2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1【导入】热身——学生演唱《送别》导入学堂乐歌进入新课。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在上课之前先放松一下心情请同学演唱歌曲《送别》重温一下音乐经典。

学生演唱歌曲(提出问题:这首歌曲是什么时期的歌曲?什么类型的歌曲?)

引入课题    揭示课题《音乐与时代——蛰龙飞起舞东方》

2【讲授】学习——学堂乐歌

二、 学堂乐歌

A近代音乐的三个阶段:1、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
      2、“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3、“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

学堂乐歌:1、学堂乐歌就是清末民初时,在新式学堂里所开的乐歌课程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开启了我国现代式音乐教育的大门。

2、早期 的的学堂乐歌以旧曲填新词为主,用中国民歌、小调的曲调和欧美歌曲的曲调填进创作的新词。主要内容为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的爱国主义思想,破除迷信、妇女解放、 宣传自由民主、科学文化知识等。
B、观看《送别》,讲述早期学堂乐歌的特点:依曲填词。播放两只老虎的曲调进行改编填词,学唱改编后的作品《国民革命歌》。

C、介绍我国最早依词谱曲的学堂乐歌由沈心工创作的《黄河》,观看视频并提问:1这首作品表达了什么?它的情感是怎样的?2歌词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用童声演唱?(分组讨论)

三、欣赏 “五四”新文化时期作品《卖布谣》

(一)《卖布谣》

1、介绍赵元任、欣赏歌曲《卖布谣》。

《买布谣》是反映人民疾苦的代表作。作者以其质朴的歌谣体,叙述了洋货畅销而导致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反映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从中透露出作者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心理。

2观看视频《卖布谣》

3、分组讨论:1、同学们觉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段的情绪是怎么的?2、歌曲传达了什么精神主旨?
4、活动与探究

请根据这首歌曲内容暗示来讨论该歌曲反映的社会状况。提示:土布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洋布又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卖布谣》中有些歌词就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土布代表了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洋布代表了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歌曲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 

四、【讲授】学欣赏抗战时期作品开路先锋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引出人民音乐家聂耳

1、简介聂耳

人民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毕业歌》、《新女性》、《卖报歌》、《开路先锋》及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等。

2介绍聂耳作品《开路先锋》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比欧洲晚,但从出现工人以来就身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在中国,聂耳是第一位称得起为工人阶级作曲家的中国音乐家,他的歌曲,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民族精神。聂耳创作的《开路先锋》正是这样的心声。《开路先锋》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大路》写的序歌。影片通过对筑路工人顶着严寒酷暑,冒着敌人的炮火修筑"自由大路"形象的描绘,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工人阶级齐心要求抗战的愿望。整首歌曲自始至终充满了有力的节律。
3、欣赏《开路先锋》

4分组讨论:“轰轰轰”、“哈哈哈”暗示了什么?

“轰轰轰”:要炸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哈哈哈”:表现劳动群众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心

5比一比,想一想

学唱开头两句旋律,讨论并比较两句旋律之间的关系?

作品借鉴外国进步歌曲的手法(采用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以及二度模进手法),但又是中国五声音调的风格。

五、【活动】课堂小测,出示ppt

 

、课堂总结

今天整节课通过欣赏学堂乐歌等音乐作品,了解了作品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变化,证明了音乐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也证明了音乐的时代感是多么鲜明、强烈。正如音乐家马可所说:革命歌曲是这样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时代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

、课后作业   

活动与创编

编写一段具有励志内容的歌词,用《送别》的曲调进行填词创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要求下,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欣赏教学,学生的自主思考主动参与和即兴的创造表演活动,使师生间、生生间、友好和谐的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高效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较低的同学还需老师的更多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求知欲,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体验是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学生在短时间很难把握作品深层的内涵,为使学生形成知识有效地积淀过程,为此,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大胆的尝试,不断地创新加以完善,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但怎样使课堂更加”,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