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雷朝滋
智慧教育是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升华,是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变革的新阶段。智慧教育不仅要关注“物”,更要关注“人”,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育”。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党的十九大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部党组作出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战略决策,作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奋进之笔”,智慧教育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走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新形势
当今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都受到巨大影响。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互联网发展大潮,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我们也看到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全球教育发展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2017年7月,中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智能教育”,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这方面的政策措施,用人工智能驱动未来教育。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引领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2017年9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系统改革教学方式、办学模式,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教育信息化既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自身教育发展问题的迫切需要。
展现新气象,传播教育信息化中国经验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成效远超预期,实现了“五大进展”和“三大突破”。
五大进展:一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各项指标普遍实现翻倍增长,比如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5%跃升到92%、多媒体教室比例从不到40%提升到85%,网络学习空间数量从60万个激增到7100万个。二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升,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10万多名中小学校长、20多万名职业院校教师接受了信息化专项培训。三是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硬件、软件以及应用水平都有很大发展。四是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信息技术从影响教育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引发教育深层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五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分享中国经验。
三大突破:一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符合国情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多种应用模式。二是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一大批企业投身到教育信息化事业中来。三是在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上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可以简要概括为“1238”,即:坚持一个核心理念,坚持两条基本方针,狠抓三大关键举措,创新八类应用模式。
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把推动和服务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理念。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教育问题。只有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体系,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构,才能达成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
两条基本方针就是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以应用为导向,以基础建设营造应用环境,以培训促进应用效果,以评价提升应用水平;同时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探索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
三大关键举措就是将转变观念、培训提高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作为推动工作的基本方式,将开放合作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八类应用模式包括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教师应用模式、课堂应用模式、数字校园模式、网络学习空间模式、校际应用模式、区域整体推进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式。这些都是对各地和各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方面形式多样探索实践的归纳总结,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
开启新征程,展望教育信息化2.0
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正在从1.0迈向2.0。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在1.0阶段“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使中国教育信息化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
通过教育信息化2.0的实施,努力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基本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设一个“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从而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并力争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要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推动教师、学生乃至社会上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数字资源的贡献者和受益者,提供和使用各种线上资源及多种类型的线上服务,推进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愿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是要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较之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具有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内涵。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技术性措施,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则更具有根本性,就是要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不仅会使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更要具有信息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师生的基本素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深刻转变师生、尤其是校长和教师的信息化理念和认识,让信息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植入到学校管理和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三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信息时代的教育学、教育管理学,从理论到方法都需要加快发展。如何进行信息时代的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面临的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的努力。要加强对智能时代人的学习与认知规律的研究,大力推进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融合,推动教育研究的科学发展。经过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方努力,从2018年开始,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中新增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代码,支持用自然科学的手段、自然科学的范式,来研究教育科学问题。
雷司长还在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互联网+教育”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致力于利用智能技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个性化学习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将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实验室近期提出的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方案是抓住了教育信息化2.0的关键,教育部科技司将予以大力支持。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