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教育新实践
随着孩子们手指的点击,红色连衣裙、绿色短裤、黄色长裤不断在屏幕上更替。孩子们一边点,一边跟着老师大声重复地念:连衣裙、短裤、长裤……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个孩子手指始终点不到图片,便轻轻握着孩子的手,边点边教。
这是近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启智学校三(1)班的一堂“图形操作课”,上课的12名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中重度智障儿童。“图形操作课”是该校专门为这群特殊孩子开发的课程。
“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动作阶段,有别于普通学生的抽象符号学习,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启智学校校长王涛说,为了让特殊儿童接受更好教育,自2001年起,学校教师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及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图形操作课”。
课程以电脑触摸屏为教学载体,内容涵盖880个常用词组和相对应的图片,以及数字概念和简单计算的学习。通过孩子手指点击,对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操作,电脑软件即时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做到手动、眼动、嘴动,最终实现脑动,训练学生思维。
“一开始是牛奶、鸡蛋、香蕉等食物,后来扩展到学校、教师、衣服,再往后是红绿灯、斑马线、商场,最后是图书、报纸等。”三(1)班班主任代珊说,课程随着孩子生活范围由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以及其思维方式由具象到简单抽象的特点来设计,孩子特别喜欢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效率高,每学期评估学生图片识记率都在90%以上。
除此之外,启智学校还建设了“顺德区特殊教育支持服务云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专业支持,保障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王涛看来,信息化手段可以突破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方式,利用技术平台服务重度、极重度特殊儿童,让专业知识共享。
事实上,启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是广东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最突出的代表。
在佛山南海区桂江小学的课堂上,平板、电脑已成为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无论是传统英语课、语文课,还是科学技术课,信息技术已深深影响到教师、学生、课堂,甚至家庭教育的生态。
在佛山顺峰初级中学,家长可以在学校创建的“小蚂蚁慧学平台”上学习“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亲子交流的障碍缓解”;师生可以在“真人图书”课程中聆听故事;学生还可以与香港卫理中学、重庆二十九中、云南芒市北中的孩子们同上一堂外语课、文化欣赏课、三角形原理课……
“异地直播课堂和教研既可以在常规课程方面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各校特色课程分享,改变了单方‘输血’的做法,完全依照分享和共享的思路来推动,差距在互动中缩短和消除。”顺峰初级中学校长赵晓芸说。
目前,佛山全市中小学100%实现了“校校通”,全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人机比5∶1,师机比1∶1,全市中小学实现了“网络通、信息通、管理通、资源通、教学通”,并通过宽带接入佛山教育城域网。
“最近几年,广东教育信息化围绕‘优质均衡、深度融合’两个关键词强化统筹,全省‘一盘棋’推动工作,粤东西北地区更是加大了工作力度,成效明显。”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硬件方面,教育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接入率100%,中小学基本实现“校校通”,农村基层教学点的宽带接入率达95%。软件方面,优质资源“班班通”不断普及和深化,全省多媒体教学进班级比例达83%,2861个教学点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进展显著,全省超过60%的师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稳步提升。全省各地采取购买、征集、研发、共建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和应用。2016年5月,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并与佛山、肇庆等市资源平台实现对接,优质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6/10/content_480325.htm?div=-1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