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广场

工作室首页 > 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名著推荐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远在天边的人,近在眼前的情

发布者:郑建忠发布时间:2025-06-18 15:06:53阅读(1098 评论(0

阅读契机:不落窠臼的“反伤痕文学”

阅读《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契机起源于两张照片。一张是知青时期的史铁生抱着一只小牛犊站着笑对镜头的黑白照片;另一张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同样笑对镜头的彩色照片。

看到这两张照片时,脑海中闪过史铁生的生平,我忽然对他的插队生活充满兴趣。有趣的是,史铁生并未受当时常见的“写伤痕、作反思”的时代风潮影响,而是不落窠臼地把已经被反复表现过并已引发过轰动效应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状况、人民生活面貌和知青苦难等放到隐性位置,而将蹉跎岁月中同时感受过的并且支撑他度过苦日的人际温暖、劳动乐趣和地方风味鲜明地展现出来。

人物小传:穷而不怨的白老汉

他穷而不怨,不怨 “一股劲儿吃白馍馍”、“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材”只是飘渺的远景;不怨当年随部队打到广州却又恋乡恋窑地回来,以致失去了住洋楼的机会; 不怨今日的穷却“最怀恋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他常哼哼《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情深意长。他朴实、由衷地热爱党,在坚韧的生活耐力中蕴涵着可贵的觉悟。

他穷而不吝,慷慨地向比他更难的人施以同情和帮助。唢呐吹手、说书瞎子都受过他的恩惠,“我”更在随他拦牛的两年中,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照。他的广泛的善良同情,甚至也抛撒到“老黑牛”上。虽然,他对别人的体贴,有时也会陷他于两难之地,他同情亮亮妈孤儿寡母的处境所以很想“跟她过”,但又怕留小儿会受气而左右为难,最终还是牺牲了自己的心愿。

人物小传:代表清平湾未来的留小儿

留小儿一个粗看起来“什么也解不开”的“山里娃娃”,她关于北京的想象确实令人捧腹。但细想想,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愚钝,只是反映了生活环境的闭塞。更重要的是她那“没完没了”的问,恰恰表现出她对外部世界的浓厚兴趣和向往。留小儿的“解不开” 就是迈向“解开”的第一步,象征着过于“平”的清平湾的可预见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未来。

你看曾经“没完没了地问我北京的事”的“留小儿”在散文的结尾不仅靠着“自个儿攒够了盘缠”来了趟北京,还带来了“这两年农村的生活好多了”的消息,想必清平湾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蹉跎岁月中的精神慰藉

除了人物之外,牛就是描写最多的了。这不仅因为喂牛使“我”产生领受“机要工作”的荣誉感,更因为牛曾带给“我”生活的情趣,以及人格化的心灵沟通。只要看文中对选牛、喂牛、放牛、管牛和爱牛的描写,就可体察到“我”当时在困境中对自然的认同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牛和白老汉们一起共同抚慰着“我”的心灵,所以小说里以“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作结,感慨万千地将两者视为清平湾的象征,蕴含着“我”对远在天边的人们无法割舍的、近在眼前的情愫。

书籍及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中国著名小说家、文学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至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其作品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作品荣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是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短篇小说,获得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以抒情散文的笔法,通过老知青对插队生活的回忆,真实鲜活、自然贴切地描绘了革命根据地陕北黄土高原的风貌,为读者展示了陕北人民的朴实、忠厚、积极乐观的性格,以激发人们认真地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推荐人杨颜菁

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初中部语文教师,广东省郑建忠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多次获“语文报杯”写作指导特等奖。

写评论

还能输入140个字

评论加载中...
资源质量

| 帮助中心

广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运营支持: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版权所有:广东省教育厅
Copyright© gded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9132871号    
工作QQ群:985118202 / 客服QQ群:985118202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2:00 14:00-18:00,非工作时间通过工作QQ/QQ群留言处理
二维码

名师工作室移动端

  •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 随时随地使用工作室
分享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