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赋能教育创新,探索育人未来:“具身德育”等课题开题会圆满举行2025年06月15日
发布者:林丽丽发布时间:2025-06-16 08:48:51阅读(203) 评论(0)
研讨交流|赋能教育创新,探索育人未来:“具身德育”等课题开题会圆满举行
赵红燕名班主任工作室 2025年06月15日 23:40 广东
云端汇聚智慧
课题扬帆起航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会
6月12日晚,一场聚焦前沿教育研究课题的开题会在腾讯线上热烈进行。
本次会议特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桑志军教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班主任工作部主任朱旭副教授,深圳市教科院书刊编辑部负责人李贤博士,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德育部负责人李楠部长等多位重量级专家,依次对《新教材课程教学资源包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李晗老师)、《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微班会实践研究》(李周老师)、《从离身到具身:阿尔法世代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赵红燕老师)三个极具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行了深入指导。
会议由赵红燕老师主持,三个课题的研究成员以及我工作室多位老师参会,课题组成员及专家们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思维碰撞。
聚焦核心,课题亮点纷呈
李晗:
《新教材课程教学资源包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该课题组瞄准初三物理教学痛点,致力于打造结构化、可推广的单元整体教学资源包。研究将探索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创新实验设计,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强有力的教学支撑。
李周: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微班会实践研究》
该课题组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创新性地将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引入微班会实践。研究亮点在于结合“AI技术”“开发动态干预与评估工具”,力求实现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科学培养与精准提升。
赵红燕:《从离身到具身:
阿尔法世代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该课题直面数字原住民“阿尔法世代”的教育挑战,大胆探索“具身德育”新范式。研究聚焦如何超越传统“离身”模式,通过情境化活动和构建“两栖德育平台”(线上线下融合),重塑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专家把脉,精准建言献策
专家们对课题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高屋建瓴、细致入微的改进建议。
李贤博士点评:
李晗老师的课题题目可更精准,如明确“初三物理”,清晰界定“资源包”内涵与外延(教案、课件、实验指导、评价工具等);需补充资源包的“协同开发路径”与《教师应用手册》;研究过程应重视实证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李楠部长点评:
李周老师的课题应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领域的赋能作用,具体包括动态实施、科学评估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规范学术术语的使用,例如将“发展短板”表述更正为“薄弱维度”;并细化研究方法论,特别是针对准实验设计和观察编码体系的完善,以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桑志军教授点评:
赵红燕老师课题组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如“离身”、“具身”以及“阿尔法世代”,亟需进行明确的界定;研究问题应从对现状的描述性分析,进一步凝练为具体且可操作的问题;同时,必须明确区分行动研究范式与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
朱旭教授点评:
应对阿尔法世代学生的核心特征,例如数字化生存、社交虚拟化等进行深入探讨;辩证地分析“离身与具身的互补关系”;优化研究框架,确保问题与目标的严格对应;建议基于“六大育人途径”构建具身德育的主题序列。
明晰方向,聚力深化研究
专家的真知灼见为课题的深化与完善指明了方向。会议达成以下关键共识:
精准修订报告
各课题组将依据专家意见,重点完善核心概念界定、聚焦核心研究问题、优化研究设计特别是方法学及预期成果设计。
强化行动逻辑
突出“问题-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闭环,确保研究与一线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实证与推广
加强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与实证分析,同时思考成果的普适性与推广价值,如资源包应用手册、德育案例集、评估工具等。
结语
Teaching Seminar
本次开题会不仅是一场严谨的学术论证,更是一次赋能教育创新的智慧盛宴。专家的深度点评与课题组的前沿探索,共同勾勒出面向未来教育、回应时代挑战的研究图景。期待三个课题组充分吸纳专家智慧,深耕细作,在各自领域产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影响力的优秀成果,为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贡献坚实力量!